道家思想的核心本质无外乎两个字:做人。
儒家思想:“做事”。
佛教:“修心”。
中国传统文化“道”、“儒”、“佛”各有特色,但三派又相辅相成,所以历来有“道治身、儒治天下、佛治天下”之说。思想。”
就说说道家吧:道家提倡的人生学问,就是让人实事求是,光明正大,机警大度,能伸能屈,把握尺度,控制分寸,注重突破,学会选择,懂得放弃,敢于做决定,顾全大局,能够做出好的决策,运筹帷幄……
还有左右逢源、机智处理事情的智慧。 目的是让人们了解一些知识,防止别人伤害自己,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谈到道家思想的本质,“道”和“无为”是核心内容。
很多人的认识都是有偏差或者不全面的,所以道家有“被动无为”的说法。
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误会。 这种“无为”并不是消极的“无为”。 它不能用简单的“消极”或“积极”来解释,因为它已经超出了消极和积极的范围。
在解释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无为”是如何提出的。
“无为”的提出,必须从认识“道”开始。
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什么是“道”。 “道”是老子提出的,用来解释万物的起源,理解万物的演化机制。 它是万物演化的基础,那么老子是如何获得“道”的呢?
老子不断地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这种对立关系,如“黑与白”、“长与短”、“高与低”、“有与无”、“欲与不满”、“行”等。而无为”、“上中下”、“不争”、“左与右”之间的“对立”关系以及这种“对立”关系的形成。
那么这种“对立关系”是如何产生的呢? 它是由“道”演变而来的。 所谓“道生一,生二”,太极生二之二“阴阳”。 那么阴阳就是万物最基本的对立关系的表现。 通过这种最基本的对立关系的相对变化,衍生出一切事物。
那么这种“对立关系”与“无为”有何关系呢?
因为这里的“无为”是超越“对立关系”的无为。
这个“无”指的是“混乱”和无状态。 一种没有参照物的状态,一种超越语言范围的状态,看似什么都没有,实则是万物演化的基础,指的就是这种绝对的存在。 “不因人的意志的变化而改变的客观真理”。 “揭示的是推演万物存在的根本机制。” 老子想说的就是教我们认识这个真理的存在、认识它、利用它。
意思是“无所作为”、“无所作为”。
我的理解是:你知道,只要你有,你就可以做到。 你不知道的就是无,但“无”不一定是真正的无,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因此,不能说是“不可能”。 这就是对“无为”和“不可能”的理解。
这也是道家思想的精髓。
有多少人能看懂这段文字? 其实我也不太明白。 哎哟。
再想一会。
(写于2017年9月29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