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四为何成为了鬼节的盛宴七月十五中元节之所以被称作鬼节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民间礼仪神秘
关于农历七月十四为何称之为鬼节,以及七月十五中元节为什么也被称作鬼节,背后的民间礼仪故事颇为神秘。据说在农历的这段日子里,阴气最重,鬼门大开,让已故祖先能回家团圆,因此人们将其命名为鬼节。
传言,从七月初开始,阎王就下令打开地狱之门,让那些受苦受难的灵魂暂时自由,以享用人间的美食和鲜血。因此,这个月被视作不吉利,不宜结婚或搬家。中元节正是这一年的“鬼半”,佛教则称之为盂兰盆会。
民间信仰认为,在这个时期祖先会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祭祖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体现了对远古宗法社会中的慎终追远、固本思源价值观念的延续,是一种感恩与尊敬祖先文化传统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这个时候,人们设立道场,为孤魂野鬼放置馒头,并进行上坟、点灯等活动,以照亮亡者归家的路。道观则举办盛大的超度仪式,为死者的灵魂进行净化。
至于为什么中元节又被称作鬼节,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当时朝廷下令京城所有大街都要祭祀阵亡将士,同时焚烧钱财以净洁街道。此后,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祭祀祖先,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民俗。在中元前几日,有专门的人物叫卖纸制食品,如靴子、裙子等,而十五日清晨,则有叫卖“假米饭”以祝愿丰收。而在妓院内,这一天更是悲伤而哀痛,因为歌妓们必须连续演出救母杂剧直至深夜,然后再哭泣至凌晨。
到了现代,这些习俗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关于欢乐与跳舞的庆祝活动,即所谓的“鬼聚集”。由于这一段时间通常是不收获也不种植季节,所以百姓往往避免外出,以免与不祥的存在发生冲突。此外,由于官府和匪患都不干扰百姓,所以这一期间也显得特别宁静。但无论如何,这段时间仍然是一个忌讳多事,不宜做任何重要决定或行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