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任法融道长倡导道家学说对中国和世界的深远影响
任法融,甘肃天水市人,1936年6月生于贫困农家。他在外祖父的儒学教育和家庭藏书的影响下,自幼便对儒、佛、道三教有所涉猎。1943年进入乡塾学习,1950年因家庭原因辍学后,在家中自学经典,并参与家族务农。1952年,他在陕西龙门山遇到道士,与之结缘,最终成为全真派二十八代玄裔王嗣林道长的弟子。
任法融致力于深入研究《道德经》,并将其视为修身养性与理解宇宙之关键。他认为,这部古籍不仅蕴含哲理,还能指导人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虽然遭受了磨难,但仍坚持阅读和思考《道德经》,并最终完成了自己的注释工作。
1988年出版的注释作品因其独特的解读方式和深厚的信仰背景而受到好评。这本书被誉为是通过一位虔诚全真派 道士 的眼光解读老子的自然观、人生观和社会观,是中国道教界的一项杰出贡献。任法融还著有多部关于《太上老君养生十四字诀》、《黄帝阴符经·黄石公素书释义》以及《周易参同契释义》的著作。
他不仅是一位学者,也是一名管理经验丰富的监院,对楼观台进行了重建,为其恢复了往日风采。任法融以其爱国爱教、信仰虔诚和办事干练闻名,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并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包括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及中国道教学院院长等。在2015年的中国道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以此作为他职业生涯的一个高峰点。此举象征着他的卓越成就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以及他对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