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创始人是谁探寻太白山王兴理道长的足迹于自然之中
我想起了王兴理道长,那个在自然之中行走的智者。1932年,他出生在河北的塘沽,1960年他决定放下尘世的纷扰,来到了华山王母宫,向庞法山道长学习。在接下来的26年里,他一直住在眉县汤峪远门口老君洞,这段时间对他的修行至关重要。
1987年,他再次搬家,但这次是到眉县钟吕坪老君洞。两年的时间后,他受戒于北京白云观的王理仙方丈,这一举动标志着他正式成为了一名道士。他取了“治道子”这一戒号,一路走来,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1997年至2010年间,王兴理道长定居于太白山太白庙,这段时光为他的修炼增添了新的色彩。在这里,他不仅修身养性,还致力于推广和发展当地的道教文化。在辽宁千山五龙宫传授的一些知识和技能也让他的境界得以提升,被誉为八大师之一的引请大师看重他。
然而,在2011年的7月1日,当天晚上,就像所有生命一样,王兴理道长也选择离开了人世。但即便离去,也无法磨灭他留给我们的印象——那双炯炯有神的丹凤眼,以及那张国字形脸庞、耳朵巨大的面容,让人仿佛能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而那些海青色的道袍、十方云鞋,更是彰显了他内敛而又坚定的精神世界。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北京东岳庙住持袁志鸿曾这样描述过这个伟人的模样:“一米七五左右的身材,白布的山袜下蹬一双十方云鞋……海青色的道袍穿在他的身上,使人忽然间就有干净、干练、精神的感觉。”这样的形象,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一个人的外表往往能够反映其内心世界,而王兴理这样的高僧,则是在自然之中寻找真谛的人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