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民居重现生机我国侨乡民居建筑的活化利用故事
客侨民居建筑,是我国客家地区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客家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佐证。它们类型繁多、形式丰富,包括围楼式、殿堂式、中西混合式等,在侨乡梅州各地星罗棋布,展现了客家的建筑特色中西合璧的兼容。不仅在其落成年代给人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记忆,更见证了一个家族在当年的侨乡依托侨汇成为梅县最大的金融企业,进而进入棉纱、布匹等实业领域。
然而,这些在光阴不懈追赶中的古老建筑,不少已经受到了时间和人为因素的侵蚀,破败剥落消沉,或灰飞烟灭。幸运的是,一些仍然保存完好的客侨民居,如位于车上村的济济楼、华建市场斜对面的玉庭楼,以及其他几座受惠于保护与活化使用的人们眼中,它们不仅默默见证了客家老祖宗的地盘,还得以再现昔日繁荣。
济济楼,以陈济轩为创始人,由时期著名商人的汇兑庄所建,是一座宏伟气派的大型客家围楼。在其内部藏品有上百万件,价值2亿多元人民币,其中包括黄遵宪牌匾、宋湘真迹以及清光绪皇帝圣族等珍贵文物。现在它已被委托管理作为民间博物馆存在,其繁华与寂寞见证了一代家族在当年的侨乡依托侨汇成为梅县最大的金融企业。
另一处值得一提的是万秋楼,这是一座融合中西风格的大型围屋,由夏万秋先生所建,以餐饮形式再度亮相保留其古色古香的一贯丰韵。主打招牌菜如“盐焗鸡”、“梅菜扣肉”、“酿豆腐”等,每道菜都获得了厨艺比赛大奖。而“擂茶”,更是声名远播,被誉为“蜚声台海”。
最后,我们不能忘记位于江南华建市场斜对面的玉庭楼。这是一栋中西合璧走马楼格局的客家古民居,由钟玉庭先生于1923年所建。经过80多年的山乡风雨,现在它通过艺术手法得到活化,为游人们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传统生活方式和欣赏美食的小憩之地。这三处地方,不仅是我们回忆过去历史的一个窗口,更是一个展示我们的未来发展方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