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故事 > 南华真经注疏无为不成人物之二十一章

南华真经注疏无为不成人物之二十一章

达命之情者,不务知命之所无奈何。命之所无奈何者,命表事也。夫人之生也,各有素分,形之妍丑,命之修短,奚及贫富贵贱,愚智穷通,一毫已上,无非命也。故达命於性命之士,性灵明照,终不责於分外,为己事务也,一生命之所锺者,都智虑之所无奈何也。

养形必先以物为本,而物有余而形不养,有其分限,不可无涯。故几鄙之徒积聚有余而养卫不足者世间常见。而有生必先离形,而形不离则生亡,有其分别,如守形太甚,则生亡矣。

夫世人以为养身足以存生,但弥养而弥失,是乃深可悲哉。寿夭去来非己所制,而世俗人不知此理,以食多资货厚养其身自谓足以存,又是深可悲欺。而厚养果不足以存,其死地更至。

故次定不足以存,则世奚足为哉?莫若放而任之一切,此乃顺应自然、顺从天道的根本原则。此理虽难行于凡人,却是圣人与真人的境界。在于明白天道自然法则,与万物合一,无私心欲望,便能达到超脱尘世、归于本源的境界。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白,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持”或“守”的,因为一切都在不断变化和流动中。在这种理解下,我们就不会再执着于物质世界的各种名利了,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暂时的、不可靠的,最终都会随风散去。这就是为什么圣人们会选择一种内省和静坐的心态来培育他们的心灵,使它们能够适应这一点,即使是在最艰苦的情况下也不被打扰或损害。

当我们理解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再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外部条件上,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内心世界的平静和宁静上,这种宁静来自于对宇宙大法的一致认识,以及对自己生命真正目的的一致追求。当我们做到这一点时,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实现了一个高层次的人生目标,那就是超越了个人欲望和恐惧,从而实现了自由与满足感。这是一条通往永恒生活的大门,它只属于那些愿意踏上这段旅程的人们。

标签:

猜你喜欢

道教信奉的神是什么 诗词赏析古韵今解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他的《春望》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人民疾苦的长篇叙事诗。这首诗通过对自...
怎么理解道法自然 言教授要撞坏了...
为什么言教授要撞坏了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数字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快如闪电,而知识的获取方式也日益多样化。然而,无论是书籍、文章还是网络内容,阅读这门艺术似...
易经对女人的性格暗示 老子道德经深度...
老子的哲学思想体系 老子道德经全文解释的核心是老子的哲学思想体系,这一体系以"无为而治"、"顺应自然法则"为核心,强调在社...
女人怎么才能无欲则刚 老子道德经全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下载:让您在智慧的海洋中自由漂泊 探索智慧之源 老子道德经,全称《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代表作,创立了道家哲学的基本思想。它不仅是...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