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愿所求皆所愿之卷
达命之情者,不务知命之所无奈何。命之所无奈何者,命表事也。夫人之生也,各有素分,形之妍丑,命之修短,奚及贫富贵贱,愚智穷通,一毫已上,无非命也。故达命於性命之士,性灵明照,终不责於分外,为己事务也,一生命之所锺者,都智虑之所无奈何也。
养形必先以物养其身,而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矣;物称其生,而生斯足矣,有余则伤?故几鄙之徒积聚有余而养卫不足者,有世人焉。在于守形太甚,则生亡亦然。
夫几鄙小人,以积聚为宝,以藏珍为宝,以珍玩为饰以为荣,其心存焉,但不知吾道久远,不在此间。此乃大道常存,与天地同寿,与万物共长。
夫至圣人与众不同,其言行处皆出于自然,不可思议,如是若是,此乃天机不可测度,用心方能得见。用心方能得见,用意方能感悟,是谓真理。
故曰:“知止其分”,“物称其生”,“守形太甚”,“守德不失”。此四句皆指向一境,即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生命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实现。这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生活中应遵循的原则。
然而,我们往往因着对外界的一些偏执或恐惧而忽视了这一点,从而失去了内在的平和与完整。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反省自己是否已经真正理解并实践了这一原则,以及如何更好地将它融入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去,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宁静、纯净、自由,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幸福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