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显信仰及其传播影响
基隆天显宫五显大帝神像 摄影/蓬莱外史
五显神又称之为五显大帝、五显灵官、五路财神、华光大帝等,是我国南方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人集居地比较流行的神仙信仰。五显信仰的最早刍形产生于唐朝徽州婺源,特别是婺源县城北的灵顺庙,是最早供奉五显神的 封华光天王为火部大元帅、明辅大元帅。收千里眼、顺风耳。收火漂。
而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五<灵官马元帅>所描绘:
详老帅之始终,凡三显圣焉。原是至妙吉祥化身,如来以其灭焦火鬼,有伤于慈也,而降之凡,遂以五团火光投胎于马氏金母。面露三眼,因讳三眼灵官。hellip;hellip;斩东海龙王。hellip;hellip;继以盗紫微大帝金枪,而寄灵于火魔王公主为儿,手书左灵右耀,复名灵耀,而受业于大惠静慈妙乐天尊。hellip;hellip;乃授以金砖三角,变化无边,遂奉玉帝敕,以服风火之神而风轮火轮之使。hellip;hellip;至不得已,又化为一包胎而五昆玉。hellip;hellip;玉帝以其功德齐天地,而敕元帅于玄帝部下,宠以西方,领以答下民娶、财、子、禄之祝。
比较上述两记载,发现其非常相似,其出生,相貌、师承和投胎经历都一般。而华光和马元帅的师承又与五显神有非常大的联系。如《道藏》所收<大惠静慈妙乐天尊说福德五圣经>,就是大惠静慈妙乐天尊所降,告下世间众生顶礼五显灵官大帝,诵咒祈福之法。经中描绘五显灵官:三目圣明、足踏火轮、金砖金枪、火瓢火鸦。等等形象与《南游记》中华光、或者《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所记载灵官马元帅几乎一样。
(三)历代五显信仰及影响范围
五显信仰在宋元时期已经非常兴盛。《五圣始末》说:先是庙号止名五通,宣和年间封两字侯,绍兴中加四字侯,干道中加八字侯,淳熙初封两字公,甲辰封四字公,十一年加六字公,庆元六年加八字公,喜泰二年封两字王,喜定元年封四字王,累有荫助于江左,封六字王,六年十一月诰封八字王。查历代编年表,喜泰、喜定年应该是嘉泰、嘉定年。从以上介绍可看出在宋朝几代皇帝都对五显有封号。特别是南宋年间康王遇难,五显帝君显圣造泥马引渡康王过河脱险,康王复位后为感怀五显帝君解难脱险之恩,特封为五显帝君,五显帝君由此授封得名位。
五显信仰得到政权的认可,使之传播合法化,加之古时战乱不断,地区移民频繁,五显信仰也随之传播到全国各地。比如浙江集中在杭州、海宁、会稽等地。(元)吴自牧所作《梦梁录》卷十四,外郡行祠:灵顺庙,hellip;hellip;余杭立行祠者七。修建了很多灵顺庙用以奉祀五显大帝。四明的五显灵顺庙在城西南隅,宋开禧年间乡人徐侍郎守徽州神,尝效灵迎香火建庙于此。 还比如江苏,集中在苏州、吴江、金坛等地。(明)祝允明《苏州五显神庙记》说,元仁宗延佑时,吴江儒者顾儒宝即有《平江万寿灵顺行祠记》之作。(明)张宁撰《方洲集》卷十八,句容县五显灵官庙碑:句容旧有神祠于县治东。淳佑中,以卑隘不安于神,共迁于高爽。 文集、地志而外,小说家言亦有。(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就提到吴江一家店肆里供着五显灵官。 《古今图书集成bull;神异典》卷五十:<江南通志>:华光庙,庙在金坛县慈云寺左,祀五显灵官。明朝南京的五显灵顺庙等都是仿婺源灵顺庙而修建的。福建在福州、建宁、汀州等府多有奉祀。()《福建通志》,《福建坛庙志》卷一:(福州府)(闽县)五显庙在通津门楼上,进士方嵩记云占笔峰之上游,官清梁之左界。卷六:(建宁府)(浦城县)五显庙在拱北门外两贤祠左,明嘉靖间建。卷八:(汀州府)(连城县)有东五显行祠,宋嘉定间令沈柔孙建。西五显行祠,宋嘉定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