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任法融道长之中尤以任法融道长为代表人物其对道教的贡献非凡
任法融,甘肃天水市人,1936年6月生于贫困家庭。幼年丧父,他是三兄弟中的最小者。外祖父为清末秀才,对儒学有深入研究,其父亦通读儒家四书并常阅读佛、道经典。1943年7岁时入乡塾读书,1950年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在家自修儒家四书,并从慈母口中学习文化知识。
1952年3月,19岁的任法融在陕西陇县龙门山游览期间,被这里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故事深刻吸引。他决定留居此地,与当地道士们一起生活学习。在这里,他对道教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最终正式成为一名道士。
任法融的师傅王嗣林是一位精通斋醮法事及道教科仪的人物,但他认为经韵只是表达形式,而真正重要的是修真体道延年益寿,以及穷宇宙造化之源和明万类消长之理。他因此选择专注于读研《道德经》等高级文献,而非重视低级的诵经仪式。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任法融利用各种机会不断深化对《道德经》的理解。他阅读了大量相关著作,并最终完成了一部详尽注释《楼正本》版本的巨著,这部作品被誉为对老子的自然观、人生观以及社会观的一种全新的解释。此外,他还撰写了多部其他关于中国古代哲学与宗教文献的著作。
除了其学术成就之外,任法融还是一个管理能力出众的人物。在1984年的选举中,他被推举为楼观台监院,从此开始了他的领导生涯。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负责维护宫殿,还要处理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事务问题,同时也培养新一代的青年徒弟并带领他们进行农业生产以确保团队自给自足。
由于其爱国精神、信仰坚定以及朴素无华且有效率的工作态度,任法融在周至县乃至全国都享有一定的声望,被选为多个政治职位,如政协员、省份常务理事甚至是省级政协委员。此外,他还担任过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和中国道教协会会长等职务,最终在2015年的大会上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这一职位使他成为了整个组织中的主要顾问角色,为指导未来方向提供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