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三江源地区传统村落振兴之路农家院落自建房景观
在郭吾村的考察中,尼玛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村落的历史与文化。这些古老的建筑,不仅是群众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展示当地民俗和手工艺品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传统村落正逐渐走向振兴。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祝愿祖国在党的领导下永葆雄健之姿,中华民族永秀于世界民族之林。祝大家吉祥如意,扎西德勒!
盛夏,是三江源地区最美的季节。在这个时候,四面八方的人们纷至沓来,他们都对这里充满了好奇与渴望。尼玛作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藏族古建筑业协会会长,他忙得不亦乐乎。他组织承办中国古村落保护论坛,与高校及有关单位合作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平台,并且组织老工匠带徒授艺……事情虽多,但关键词却只有一个——传统村落。
“三江源地区的传统村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结晶。”尼玛说,“保护好这些传统村落,守护好绿水青山和优秀传統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尼玛来自通天河畔,他是在藏式民居中长大的父亲很早就教给他藏式建筑营造手艺。但直到“4·14”玉树地震之后,他才真正开始关注那些用石雕、木雕、混合雕等材料修建起来的地震抗震性能卓越无比。
最初,尼玛对于如何保护这些地方并不十分了解,但他凭借满腔热情,用近10年时间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三江源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之路。他首先摸清了家底,然后建立了档案,对于分布在三江源地区100多个 village 的基本信息进行了整理。这包括从单体建筑到街巷空间,从装饰特征到民风民俗等方面。
为了激发工匠们积极性,他们创新探索出了“协会+企业+工匠”运营模式,让他们参与施工,同时也增加了收入并开拓市场。这不仅保留了手艺,还搭建起可持续发展平台。
为了培养更多藏式建筑人才,他们还把目光投向高校。在他的努力下,现在文物建筑测绘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天津大学)实践基地、青海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已经设立在玉树,这样三个机构合力支持着这片土地上面的工作。
通过发展旅游业,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火起来,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座房屋,每一条街道都能够走向振兴。这就是他们一直追求的事情。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单体住宅被发现需要修复,而根据文物古迹保护原则,它们被修复并结合脱贫攻坚、文旅融合打造成了生验区,为游客提供了一种沉浸式体验。
白玛曲珍是一位住在直门达镇歇武县的小女,她家的老房子经过抢救和重建现在变成了家庭博物馆。她家不仅吸引了游客,也为她带来了额外收入,使她的自信心大增,在她带动下其他乡亲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加入到了这项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