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传统赣南老宅的厅厦物品场景
我儿时的记忆里,厅厦是家中的中心,它不仅是我们聚会和放松的地方,也是我童年的乐园。岁月流转,老家的厅厦虽已年久失修,但它在我心中依然坚不可摧。
老宅位于乾窝村,因为其所建之地“乾”方而得名。该宅由两姓殷、刘合建,始建于清代乾隆五十八年,历时近230年。围屋分三排,上下两层楼,以青砖为外墙,其余部分则用土砖木结构。前门三大门关上,即可确保内部安全。
四角有小炮楼式的小屋,有枪眼,是为了防御外敌。此外,每个角落都铺设了鹅卵石,为通行留出巷子,便于雨季使用无需斗笠伞盖。围屋内共住30多户人家,大约160多口人,其中殷姓占90%,与刘姓共同生活,他们以叔伯兄弟姐妹相称,和睦相处。
厅厦位于正中央,可见规模宏大。在自然村落中,这样的建筑普遍存在,不同规模大小因地区而异,由于赣南主要是客家移民区,他们较为团结,因此这类传统民居广泛分布。这座厅厦通常比一般住宅更为华丽气派,并且作为宗祠、公祠兼用的公共场所,在这里举行家族仪式和社区活动。
我的童年与少年时代就在这样的厅厦度过,那些日子如梦似幻,如今回想起来仍旧难以忘怀。当初每当祭祖或红白喜事,都在这里举行,而现在,只剩下残墙断壁的遗迹,却依然激发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思念。在一首歌曲中唱道:“你是我一片思乡的情,你是我童年最真的梦……”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意识到这些古老建筑不仅仅代表着历史,更承载着文化传承。我渴望能看到那些曾经热闹非凡的地方再次焕发生机,我也希望能够参与到维护这一文化遗产的工作中来,让未来的孩子们也有机会体验那些珍贵的记忆和氛围。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将来必定能重现往昔那份热烈与活力,让这座古老但永恒的厅厦继续讲述我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