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来历与由来考古学的视角
摘要:
客家方言是客家民系共同使用的语言,俗称“客家话”,属汉语七大方言之一。据专家考证,一般认为客家方言从魏晋时期流传下来,经南北朝发展,最终定型于唐代。... ...
在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存在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就是“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究其原因,客家人立基的地方,原来是当地土著的地盘,客家人迁徙到外族居住区域,时间一长,必然发生民族的融合和语言的相互影响,以致同化。
龙南作为典型的客家县,其所讲之龙南话自然属于 客家的语系中的一员。龙南话有城区话与山区话之分,这些乡、镇、场、管委会都靠近县城,而远离县城的人们讲杨村话、武当话等,这些山区的话存在差别,但差别不大。
语音特征:
龙南話聲調為7個,与普通話相比,有较大區別,不但調不同,更連腔也不一樣,上声不分。这似乎也印證了 客家的語言是古漢語 的“活化石”这一說法。
龍南話聲母有21個韵母有53個,与普通話的大部分相同,但存小異。主要不同的聲母包括:① 在普通話中有一部分字为不送氣清塞音和不送氣清塞擦音,在龍南話中為送氣清塞音和送氣清塞擦音;② 普通話中的舌面前清塞擦音和舌面前清擦音,在龍南話中為舌面後清塞音和舌面後清擦音;③ 普通話中的唇齿浊擦音在龍南話中為唇齿明顯的声音;④ 在普通話中有一部分字为零声母,在龍南話卻有着不同的发 音如“岸”、“敖”、“鹅”、“偶”等字。
韵母方面也有所不同,如開尾韵與入聲韵對應關係,以及拍口呼與齐齿呼間的小異。此外,还存在一些其他不同的发声方式,因这里把方言翻译成汉语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没有完全列举出来。
词汇特征:
大量遗存了古汉语的词汇。常用的易于用汉字表述的词汇如下:
(一)代词
“公式”是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即“我”
“伲”是第二人称单数代词,即“你”
“佢哋”的第三人称单数代词,即他/she/it
人称复数代词:“公式哋——我们;伲哋——你们”
(二)名詞
爹爹 —— 爷爷 娭毑 —— 奶奶 阿爸 —— 父亲 娭佬 —— 母亲 等
(三)動詞
欢喜 —— 喜欢 痛赏 —— 疼爱 眼热 —— 羡慕忌妒恨 怪嫌 —— 怪罪或嫌弃 默神 ——
(四)形容詞
顽般——顽皮 乱孽——不听话 摸苏——动作迟缓 活络——动作敏捷 粗食——吃菜过多 浮陡——言而无信 跌死麻塞——急急忙忙 冒气——过分拘泥小节 老到【办事仔细而少差错】 跌苦【家庭衰落】 空卵【没用】
此外,还有一些与普通话说法不同的量词、小量单位、大量单位以及特殊成语等。在使用这些表达时,可以体现出更深层次对历史文化背景理解的情感投射,同时也反映出一种独具风格的人文关怀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