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经典 > 太白山道长王兴理传承道家智慧于自然之中

太白山道长王兴理传承道家智慧于自然之中

在那遥远的1932年1月6日,王兴理这个名字便被赋予了生命,他出生于河北的塘沽。随着时间的流逝,1960年的春天,他选择了踏上一条修行之路,在华山王母宫下师事庞法山道长。在接下来的二十六年里,王兴理一直居住在眉县汤峪远门口老君洞,那里充满了道家智慧和自然之美。

1987年,他挂单迁至眉县钟吕坪老君洞继续他的修行。就在那个时候,一段新的旅程即将开始。在1989年,当北京白云观的王理仙方丈给予他戒律时,王兴理获得了一份新的身份——治道子。在接下来的十多年中,他一直留在太白山太白庙,直到2002年的传戒仪式,让他成为辽宁千山五龙宫传授八大师之一引请大师眼中的重要人物。

2011年的7月1日,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日子,那是羽化的一刻,也是他的离世。那一年,他已经七十九岁高龄,但对道教事业仍旧贡献巨大。他不仅在宝鸡市、眉县推动了道教发展,还因为香港飞雁洞刘松飞先生、谭召先生的大力支持,在钟吕坪八仙殿和太白庙门前石桥的建设上做出了卓越贡献,并收回了太白庙产权,为重振眉县道教奠定基础。

然而,对于当下的青年众多求学者来说,他们所面临的问题让人深思:当前道教是否真的坚守其本源?是否真正地重视传承?对于这些问题,王兴理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当前 道教中的戒律过于宽松,而传戒更多的是形式上的完成,没有深入挖掘真实意义。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禁要提问:这位身穿海青色道袍、一米七五身材、高个头、炯炯有神丹凤眼、国字形脸庞配巨耳朵和挺直鼻梁的人物,又是一位怎样的人呢?北京东岳庙住持袁志鸿曾这样描述过他:“一双炯炯有神的丹凤眼生在那张有些似吕祖形状的国字形脸庞上……”这样的描写,不仅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智慧。这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

当然,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我们自己去探索和理解,因为就像袁志鸿所说:“他不是尘世间的俗客”,“恍惚面前站着的是仙人降临”。只有亲自见证或听闻他的声音,用心体会那些轻声慢语的话语,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这背后隐藏着什么。

标签:

猜你喜欢

老子《道德经》简介 荀子儒家对立面...
在中国哲学史上,道家和儒家是两大代表性流派,它们的思想体系相辅相成,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道家的代表人物如老子、庄子等,他们提出的“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免费下载 从庄子到列子探...
引言 道家思想自古以来就深刻影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其核心理念“道”、“德”和“性”的相互关系与现代社会中的人文关怀、生态保护等议题息息相关。然而,人们在提...
道家的主要精神 揭秘仙界之巅玉...
玉皇大帝的真名是众所周知的吗?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玉皇大帝被尊为天界之主,他统治着云霄宝座,掌握着万道仙风。然而,关于他的真名却存在着不同的传说和解释。今...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和解释 无为无不为我是...
在这个忙碌而又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常常被要求不断地做事、追求目标。然而,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放慢脚步,享受生活的平静与简单。在我看来,这就是“无为无不...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