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侨乡客侨民居建筑的活化利用体现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特点让老房子重获新生
这些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客家州县乡村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佐证。它们类型多样、形式丰富,包括围楼式、围龙式、殿堂式、中西混合式、五凤楼式、走马楼式、纵列式、四点金式、穿堂式、中山虎室等,在侨乡各地星罗棋布俯仰皆是,其建筑主体宏大气派,建筑特色中西合璧,不但亮丽了客家州县乡村,更洗亮了一拔拔过往游客的眼球。不过,这些在其落成年代给人留下难于泯灭印象的建筑,沉浸在鸡鸣犬吠墟烟依依的田园风光,大多仅是短短几十年,客家城乡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些客侨民居建筑受不住光阴咄咄逼人的审视,破败剥落消沉了;一些受人为糟蹋灰飞烟灭了;所幸还有一些不但默默见证了客侨老祖宗们的地盘,从鸡鸣犬吠墟烟依依到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历史变迁,更受到有识之士保护得以再现昔日繁荣。
位于梅县新县城车上村的是济济楼,它融合了客家规制和西方技术,是当时梅州最大的金融企业之一。而位于华侨城夏万秋的是万秋楼,以展示正宗客家味道而著称。而位于江南华建市场斜对面的玉庭楼,则是一栋中西合璧走马楼格局的古民居,是一位爱国盐商钟玉庭先生于1923年所建。
这些古老建筑虽历经沧桑,但仍然保留着许多原有的风貌,如济济楼内展馆分为八个展区,每个展区都有上百件珍贵文物,而万秋楼则以餐饮形式再度亮相,被誉为“同胞接待站”,成为每一个来过梅州的人必选项目之一。而玉庭樓則成為文青團隊共展身手的地方,“創客空間”。
这些古宅被重新发现并得到保护,他们不仅承载着过去岁月,还将继续见证未来变迁,为游者提供一种回到过去,却又充满现代感的情怀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