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经典 > 老子的悖论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好的事反而是不好呢如何评价大道至简请问众人皆认为善事为恶何解其所以然探索大

老子的悖论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好的事反而是不好呢如何评价大道至简请问众人皆认为善事为恶何解其所以然探索大

老子的智慧:为什么我们追求的美好事物反而可能带来不好的结果?探索“大道至简”的哲理。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一个悖论:如果人人都知道什么是美好的事物,那么这些事物就不会那么美好了;如果人人都认为某件事是好事,那它必定是不好的。这与我们的常识和道教教义相去甚远。通常情况下,我们鼓励人们认识到什么是善良、美好的,并追求共同的目标,以实现一个理想化的社会。但老子认为,这些都是人为的表现,与自然无为相对立。

这里,老子已经埋下了“无为”的思想之种,即无为不是有意识地行动。当人人都知道什么是善良和美好的,并被提倡时,每个人都会努力去追求它们。如果每个人能以正当方式获得这两者,也许没有问题。但作为史官,老子从书本和生活经验中看透了人类本性,即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失去了本性的模样,因此他得出结论,如果人人追逐被提倡的事物,就会导致不好的结果。

提倡的事物其实与第一章中的“道可道”、“名可名”呼应,当不同的国家或集团自称拥有真理并号召跟随者时,这些人可能会放弃生存的本真,只为了名分或利益而冒险。人的成就往往伴随着众多人的失败和牺牲。在我们看到的是彰显,“有”,但隐藏起来的是背后的失败,“无”。然而,有存在依赖于前的消亡。而对美与善的追求,其后果必将带来恶与不善,最终导致部分消亡。

道生万物,不让万物以不能终天年的方式毁灭。毁灭是不合道的,因此毁灭之前就是对美与善的提倡——即是不合道。这一切都是由人心起源的人为行为,即我想,我要——即常说的我主观意识下的行为,而这便是不合 道。这铺垫了老子的后文中的“无为”。

老子说,有无相生,同出异名,是观察大道枢机,但为什么在这里有为变成了不合 道呢?其实这是误解。有与无,有为与无 为,都讲宇宙原则,但前者讲的是宇宙根本,而后者讲的是人间事;前者讲的是道,而后者讲的是从日月星辰产生万象变化,这是在《道德经》中第一次从大到小,从天降到凡尘变化对象转换。区别点在于有人心还是没有人心的心活动很明显,老子叙述的是前者的危害,落脚点是在后者的境界上。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美恶、善恶之间互见生的关系, 老子继续用生活例证举例。他首先谈到了哲学意义上的有 无相生,即有的针对没有言,有针对有的言,但实际上,没有真正存在命名,只不过为了区分给予他们名字而已。

然后,他用一系列实例进一步解释,如简单困难、长短、高低等等出现,因为比较产生不同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对比带来了非善恶。而所有这一切根源于比较之心,以及主动、目的驱动的心所引发的一切行为—即私欲驱使下的做法—即常说的我想要成为标准也推广出去的问题。不知哪个标准永恒且正确,又怎么保证这样的结果长久?

真正理解的大圣们,他们能够看穿此时所造成结果,所以他们以符合自然规律去处置任何事情,不加任何主观喜好,只根据自然发展规律行事。在行使教育的时候也不进行语言评判,而是客观展示万事万象如何自然发展,让人们通过自然感受到流动中的真实状态,同时明白自己也是其中之一,在其中遵循自己的运化(这一点也是优秀史家的客观素养)。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德经原文完整版 无为之道探索生...
无为之道:探索生命中的无与有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无为似乎成为了一个被人们忽视的概念。然而,当我们深入思考,无为不仅仅是做nothing,而是一种内在...
老子《道德经》精选 老子道教创始人...
老子:道教创始人,还是只会在山上养个小黄鸡? 一、探索历史的迷雾 从古至今,关于道教创始人的身份一直是一个谜团。有人说是老子,有人说是庄周,还有的人坚信是...
道德经第二章讲述的道德 道家最厉害的人...
序章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孕育了无数智者和圣人,其中以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尤为著名。他的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治...
道德经原文全篇 中医学与道教修...
一、引言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与道教修炼紧密相连。两者不仅在理论上有着深刻的联系,而且在实践中也经常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人们健康生活...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