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经典 >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是清·黄元御撰写于1753年的医书,又名《医圣心源》。作者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本书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气解;卷三脉法解;卷四劳伤解;卷五至卷七杂病解;卷八七窍解;卷九疮疡解;卷十妇人解。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

《四圣心源》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气解;卷三脉法解;卷四劳伤解;卷五至卷七杂病解;卷八七窍解;卷九疮疡解;卷十妇人解。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

1749年(乾隆十四年,己巳),春节过后,黄元御按自己的“之”字治学方法,从黄帝、岐伯、张仲景和秦越人的医学观点出发,撰写一部进一步阐明《伤寒论》内在含义的著作。这种治学方法,非常有效,所以他很快起草出《四圣悬枢》的初稿,着重分析了“温疫痘疹之义”。从二月开始著述《四圣心源》,对“四圣”的临床见解和治法、方药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但拟出提纲,作出要目后,因为有事而隔断了。他在后来回忆这个写作的开端的想法时说:“医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事,争光日月,人亡代革,薪火无传。玉楸子悯后世作者不达其意,既解《伤寒》、《金匮》,乃于己巳二月作《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充分反映出黄元御的学术思想特征和医学实践经验。

他的学术思想源于“四圣”,对脏府病理、生理的认识,重视脾胃中气的升降合宜。他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之太极也。”“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己土为脾。”他认为脏气的升降功能都取决于中气,因此,主张“中气之治”。

他认为湿、寒是诸多病证发病和病机的重要因素,因此治疗方面着眼于“中土”,制方常以泄水补火,扶阳抑阴为。他指出:“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道家谓之黄婆。”“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医家之药,首在中气。中气在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盛则土燥,水盛则土湿。泻水补火,扶阳抑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

《四圣心源》续成后,黄元御回顾此书的写作过程,从1749年二月开始,到1752年完稿,前后四年的时间内,没有安排过专门的撰著时间,也没有著述出一套完整的书稿来。虽然以往多是穷愁的境遇,但可惜的是放走了一些闲暇的时间。尽管皇帝赐以“妙悟岐黄”称誉,十分器重自己,但是自己却不能依赖皇恩不思进取。自己能在医学研究上做出有益贡献的时间已经有限了,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抓紧时间,完成对“四圣”典籍的注释和阐述。

标签:

猜你喜欢

道德经81章原文 书法沁园春雪行...
书法沁园春雪行草书赏析 在我看来,书法不仅是墨水与纸张的交谈,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表现。今天,我要跟你分享的是一幅名为《沁园春雪》的行草书作品,它如...
道教最厉害经文 中国近代道家代...
清末至民国时期的道教文化复兴与现代化探索? 在中国近代,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和传统文化面临挑战,许多学者和宗师开始重新审视、发扬和发展中国古老而深厚的道...
《道德经》全文诵读 书法艺术兰亭序...
兰亭序书法赏析:墨香绕枝,古韵悠扬 兰亭序书法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其独特的笔画结构、墨色运用和整体布局等特点,被后人推崇为“千古绝唱”。在这...
《道德经》全文朗诵讲解 自然与人间庄子...
在古代中国哲学中,庄子以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和深邃的哲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无为”思想,是他哲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不仅体现在政治、社会乃至个人生...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