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近代人物
吕思勉:近代史学家
生平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接受深厚的文化教育。15岁入县学学习,12岁开始阅读史书,并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系统地研读中国历史。16岁时,他已经自学了大量古代史籍。
教学经历
1905年起,吕思勉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和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在他的教学中,他注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批判能力的培养。他认为“生今之世,不容不了解今人之思想”,因此在课堂上鼓励学生阅读新杂志书籍,以增强他们的思想观念。
代表作品与成就
吕思勉最著名的是他编写的一系列断代史,如《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以及《吕思勉读史札记》等。此外,他还参与编辑了许多教科书和参考书,为当时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家庭背景与影响
出身于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家庭,对于吕思勉早年的学习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父亲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物,对文学有很高造诣,而母亲则以其才华横溢而闻名。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吕思 勉从小就接触到了丰富多彩的人文知识,这为他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进入光华大学后
1923年,由於应聘沪江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文字学课程,但见到光华初创,便决定加入光华国文系任教,从此成为该校终身教授。他主讲多门课程,如中国通史、中国近现代历史、社会历史等,并且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也展现出了独特风格。
试题示例
作为一位具有开拓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他会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习惯、法律村离婚往往加以禁胆,其故安在?其得失若何?”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们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一种批判性思考方式。这类试题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不仅考察他们对材料掌握情况,还能检验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总结与评价
作为一位杰出的近代人物,吕思勉不仅是明显治学界的一个重要存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卓越代表。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深厚的家风融入到国家及民族的事业中,为推动社会科学向前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