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任法融道长倡导以道德经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智慧引领千年文化脉络以其卓越的
任法融,甘肃天水市人,1936年6月生于贫困农家。他在外祖父的影响下,自幼学习儒家经典,并对佛、道教有所涉猎。1943年入乡塾读书,但因家庭经济困难在1950年放弃学业。任法融通过阅读儒家四书和道教经典,在龙门山遇到了一群道士,他被他们朴实善良的生活方式所吸引,最终决定投身道教。在师从全真派龙门宗二十八代玄裔王嗣林道长后,任法融致力于修行与研究,将《道德经》和《庄子》视为理想的精神指导。
他不仅精通经韵,还深研哲学智慧,以其卓越领导力和深厚修养,为全球道教界树立了榜样。在十年的动乱中,他坚持信仰并继续研究《道德经》,最终出版了自己的注释版,这本书以“楼正本”为底本,用数千年的正统观点进行了注释。
任法融是一位多产的作者,他撰写了四部著作,其中包括《道德经释义》、《太上老君养生十四字诀》、《黄帝阴符经·黄石公素书释义》以及《周易参同契释义》。他还是一位干练的管理者,在1984年被推选为楼观台监院后,不断忙碌于宫观事务、培养新弟子、接待来访等工作,使古老的楼观台恢复到了昔日风貌。
他的爱国热情、虔诚信仰以及朴素作风赢得了全国各地的人们尊重。他曾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如中国道协常务理事、会长及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并且是全国政协委员及民宗委副主任。他2015年当选为中国 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是一个充满荣耀与责任的大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