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层三合院8万元文物保护文化激活中国围龙屋之乡这样做
文物保护与文化活化:探索“中国围龙屋之乡”兴宁市的创新路径
摘要:结合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兴宁市通过融合文化和旅游资源,实现了文物保护的良性循环。近期,兴宁市石马镇何天炯旧居和径南镇恒云楼被列为广东省第十批文物保护单位。此举标志着兴宁市在文物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总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9处,其中省级有11处。
作为拥有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红色故事的城市,兴宁市积极将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相结合,以促进乡村文化繁荣、激发乡村活力并振兴经济。这一战略不仅强调了守正创新,同时也夯实了基础工作。
8月19日,小编访问了新入选的省级文保单位之一——恒云楼。这座古朴的大气建筑中西合璧,其内部雕花工艺精美到令人赞叹。恒云楼至今仍有人居住,每年屋主都会自筹资金进行修缮,这是研究客家建筑文化宝贵资料的一个重要来源。
为了确保有效地进行文物保护工作,除了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外,还争取到了各级政府资金支持。去年,就成功争得420万元用于对棣华围进行第一期修缮,该工程已于今年4月份启动。
目前,兴宁市正在努力争取更多资金来划定每个级别的文保单位范围,并建设控制地带计划逐步完善四大材料,即有明显标志说明、清晰建设控制地带、详细档案记录以及专人管理。同时,为切实履行责任,一些措施如悬挂安全公告牌和执行安全直接责任人制度已经实施。
此外,每年还会与各镇(街)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分发“兴宁市文物宣传册”,利用节假日设立宣传点加强宣传工作。在何天炯旧居,可以看到以图片和实物形式展示先驱何天炯的事迹,这种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通过以红色故事为核心的一系列陈列布展,如两海会馆、大坪镇罗屏汉故居等,不仅传承了红色文化,也赓续了红色血脉,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解习场所。此举还吸引了一众社会人士前来参观学习。
未来,大坪镇计划将屏汉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黄 文杰故居连结十二肩岭古驿道打造一条精品路线;水口镇则计划引入专业公司开发光夏村红色教育体验路线;石马镇则以三眼桥为中心打造“三桥揽月”,成为该地区新的旅游热点。一系列这样的探索仍在不断推进中……
"只有走兼顾发展且融合发展长效之路,我们才能实现良性发展" 的科学理念指导下,将继续加强现有的项目管理并拓展更多机会,让所有参与者共同见证这一过程,从而真正做到既在保障中成长又在成长中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