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与低碳生活浅谈道教文化在日常物品中的应用
道教文化与低碳生活:浅谈道教文化在现代物品中的应用
面对全球性的环境恶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必须与环境的保护相协调。当前,提倡低碳生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既需要依赖科技进步,以显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也需要大力建设节约文化和节约文明,提高人们的节约意识,使低碳生活成为全社会的一种普遍风尚。
道教历来倡导节俭、朴素的生活。看看道教有关节俭的论述,对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资源。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他有三件最宝贵的东西,其中第二件就是节俭。他认为,“俭故能广”,人们坚持节俭,生活就会越来越宽裕;执政者坚持节俭,国家就会越来越富足。如果“舍其俭且广”,也就是不能節儉而一心想扩大事业,那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各种奢侈浪费现象大多是人们追求享受、放纵造成的问题。老子主张“去甚,去奢,去泰”,即去掉过分贪求和过度奢华。老子希望人们“见素抱朴,不私寡欲”,即减损,并过一种简朴质樸之生活。
安于简朴之生,是要有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这也是我们今天应该学习的一点。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物欲横流的大时代里,我们不妨从老子的思想出发,看看如何调整我们的消费观念,让自己的行为更符合自然规律,更利于保护地球家园。
全真道祖师们以苦行为修炼方式,这对于普通人来说确实难以做到,但少私寡欲、适度消费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也应该做到的。而这种理念正是在当今世界上特别重要,因为它关乎到每个人都应承担起保护地球家园责任的事务。
人的消费方式问题,从深层次上说,就是人生价值的问题。在以占有物之多寡为衡量身份地位荣誉与价值评价的人类社会里,不少人的消费往往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真正需求,而是为了体现存在、体现自己的消费能力。但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则需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方向,即更多精神追求,小些物质享受;更多行善积德,大些帮助他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生命所应当遵循的情境设计法则。
因此,在推动绿色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时,要把握住这样的历史机遇,将传统智慧与现代实践相结合,为促进人类文明健康向前迈出新的步伐而努力。不断探索怎样通过传统智慧提升我们的环保意识和实际行动,将古代哲学家的智慧转化为指导现代绿色生产力的新指南针,为建立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