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祭祖祭口诀火龙焱起传承不息
茶陵客家人舞火龙的习俗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神秘的火龙飞过这里,它喷出的火焰照亮了土地,庄稼成熟;它经过的地方,村民们生活得富裕而幸福。从那时起,就有了舞火龙的传统,至今已经流传了六、七百年。
舞火龙通常在庆祝节日或特殊时刻,如春节和元宵佳节举行,以驱邪求福和祈愿丰收。这个仪式由农民自发组织,他们不仅享受表演,也用此作为社交活动。在制作过程中,用竹片编织成骨架,再用干草包裹,每个部分都附有可抓握的竹棍,使之成为简便却优雅的手工艺品。
“客家火龙”分为四个程序:游龙、舞龙、送龙和化龙。夜幕降临,“客家火龍”便开始巡游,伴随着锣鼓声和唢呐乐队前行。这是一个集体表演,其中包含五种基本动作,可以自由变换,每一动作代表着不同的愿望与祝福。当整个团队围绕篝火转圈时,“客家火龍”穿梭于他们之间,在欢快的气氛中展现出其独特魅力。
当“客家 火龍”的时间结束后,它将被带到河边,并进行最后一次祭拜,然后燃烧并告别地面,回到神秘的地下宫殿。此仪式已被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对于研究民族学、民俗学以及维护民族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是茶陵县文化的一部分,对凝聚族群力量也有不可替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