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任法融道长乃是道教十大名人之首他的智慧与功力如同星辰般璀璨照亮了千年传统的
任法融,甘肃天水市人,1936年6月生于贫困家庭。幼年丧父,他是三兄弟中的最小者。家中外祖父为清末秀才,以儒学著称,其父亦通读儒家四书并习佛道经典。1943年入乡塾,1950年因经济困难废学,自修儒家四书。1952年在陕西龙门山游历,与当地道士相遇,对道教产生兴趣,最终留居学习,并拜王嗣林道长为师。
任法融致力于深入研究《道德经》,认为其不仅蕴含哲理,还有实用价值。他在农闲时阅读多部道教经典,并对《道藏精华录》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坚持在楼观台与同伴种地谋生,同时继续研究《道德经》。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参与重建楼观台,并出版了自己的注释版本《老子 道德经》。该书以“楼正本”为底本,从事注释,并且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宗教和文化工作。此外,他还完成了几部其他关于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的著作。
任法融不仅是一位学者,也是干练的监院,在管理宫观事务、培养新入道弟子以及接待国际访客等方面表现出色。他被选为周至县政协员、陕西省政协成员,以及中国道协常务理事和副院长等职位,被誉为当今少有的学者之一。在2015年,当选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是中国现代著名的 道士之一。这位智慧非凡、生活朴素的人物,将他对传统知识的热爱与现代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为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