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任法融道长乃是继承了道家的创始人物老子智慧的杰出代表他的卓越才华和深厚功力
任法融,甘肃天水市人,1936年6月生于贫困农家。他在外祖父的影响下,自幼学习儒家经典,并对佛、道教有所涉猎。1943年入乡塾读书,但因家庭经济困难在1950年放弃学业。1952年,他在陕西龙门山游历时,被当地道士的生活和修行深深吸引,便留居其中,与道众共事并研读道书。
任法融师从全真派二十八代玄裔王嗣林道长,他虽然精通经韵,但更重视内心修为和精神追求。他相信,真正的修炼不仅仅是外表仪式,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实质与实际应用。在他三年的耕耘中,他深刻理解了《道德经》、《南华经》等经典之意,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1957年冬,他离开龙门洞,在楼观台道院挂单,以梁宗和为师进一步学习儒家五经。六年的时间里,他结合儒学与道教,对《易経》、《尚書》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没有放弃对《 道藏精华录》的研究,这使得他的知识面更加广阔,对《老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1978年后,随着党和政府政策的转变,楼观台恢复了独立管理状态。1980年代初期,任法融担负起筹资维修楼观台及注释《老子》的任务。在这5年的间隙间暇之余,他利用时间完成了三遍注释,每次约40万字,最终于1987岁脱稿。这部著作基于古代“楼正本”版权作出,有着数千年的传统正统观点,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方式。
除了此书之外,还有四部其他著作,其中包括关于养生、阴符经以及周易方面的著述。此外他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监院,在管理宫观事务、培养新一代青年以及处理与官方部门交涉上表现出色,使古老而荒废的楼观台恢复到了昔日风光。
由于其爱国主义精神、虔诚信仰以及朴素无华的人格魅力,以及作为一位学者的一贯态度,使得他在周至县乃至全国都享有一定的声誉,并被推选为多个职务中的高级职位之一,如中国道协会长、中国道教学院院长等。此外还曾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及民宗委副主任直至2015年,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是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