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任法融道长乃是道教代表人物中的佼佼者
任法融,甘肃天水市人,1936年6月生于贫困家庭。幼年丧父,他是三兄弟中的最小者。外祖父为清末秀才,对儒学有深入研究,其父亦通读儒家四书并常阅读佛、道经典。1943年7岁时入乡塾读书,1950年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在家自修儒家四书,并从慈母处学习。
1952年3月,19岁的任法融在陕西陇县龙门山游历,受到该地道教文化的吸引,便留居龙门洞道院,与二十多位道士同住。在此期间,他对道教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拜全真龙门正宗二十八代玄裔王嗣林道长为师,从师习经韵。
然而,不久后他意识到,以实用性和哲理性著称的道教精神才是真正重要之处。他决定专注于研读《 道德经》、《南华》、《四品》、《阴符》等经典书籍。在这三年中,他利用农闲时间潜心研学,对这些经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随后他离开龙门洞,前往周至县楼观台道院挂单。在那里,他又遇到了梁宗和一位懂得儒、释、道三家的高僧,这次再次激发了他的求知欲望。他认真学习《左传》、《尚书》及《易经》,并在习儒学六年的基础上,再次回到对《老子》的热爱与研究中。
1964至1966年间,他通过阅读《道藏精华录》,大幅拓宽了知识视野,并深化了解释老子的自然观、人生观与社会观。此时文化大革命爆发,当地许多寺庙遭受冲击,但任法融依然坚持种地谋生,并继续研读老子的思想。
1978年之后,当局政策发生变化,使得楼观台重归独立管理下。1980年代初期,他积极筹集资金维修宫殿,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对《老子》的新注释。这本注解不仅基于古代石刻“楼正本”,而且经过五年的努力,最终出版问世,被誉为当今中国最权威的一部关于老子的注释之一。
任法融不仅是一名学者,也是一名管理经验丰富的监院。他被推举担任各项职务,如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上的中国道协常务理事,以及中国国家政协委员等多个职位。此外,还担任过中国国家政协民宗委副主任直至2015年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国度遗产保护基金会顾问委员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