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任法融道长乃是道家和佛家代表人物中的佼佼者他的智慧如同星辰般璀璨照亮了众生
任法融,甘肃天水市人,1936年6月生于贫寒之家。他弟兄三人,他为幼弟。外祖父清末秀才,以儒学自守,其父亦通读儒、佛、道经典。任法融7岁入乡塾,14岁因困难而废学,在慈母指导下习农事并研读儒家四书。19岁至陕西龙门山游览,与当地道士相处,使他对道教产生了浓厚兴趣。
1952年,任法融在龙门洞道院留居,每日与道众干农活闲暇时研读道书。他正式入道,并拜全真龙门正宗二十八代玄裔王嗣林为师。在师傅的指导下,他精通斋醮法事及科仪,但他不愿终身作经忏道士,而是致力于修真体养延年益寿和探究宇宙造化之源。
1955-1958年间,他利用休息时间深研《素问》、《黄帝内经》,并将其结合个人实践,以达到身体健康和精神上的充实。此后,他离开师父,前往楼观台道院挂单。在梁宗和的指导下,他学习了儒家的《左传》、《尚书》、《易经》,并将其与自己的修行相结合。
1964-1966年期间,任法融深入研究《 道藏精华录》的注释,对《老子》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即使遭受冲击和迫害,但他仍坚持在楼观台与其他信徒共同垦荒种地谋生,并继续研究《老子》。
1978年之后,当局实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后,楼观台再次归属自己管理。1980年代初期,他开始撰写注释《老子的“楼正本”》,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完成了一部10万字左右的著作。这部作品以数千年的正统观点对古籍进行注解,被誉为一部高水平的著作。
除了这本注释,《太上老君养生十四字诀》等多部著作也被出版。他不仅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监院,为宫观事务奔波,同时培养新一代的修行者,是当今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因其爱国爱教、虔诚信仰以及办事效率得到广泛尊重,被推选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如中国道协会长、中国道教学院院长等至今依旧担任着这些职位,是中国现代政治生活中的知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