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塘上的建筑奇观艺术与生活的戏剧性融合
北塘古村:穿越千年,遇见未来
在梅州的每一个角落,都藏着一段故事,一片风景。我的喜爱之处,不仅仅是因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而是多次来过,愈发了解,愈加喜爱。在这个快节奏生活的时代,我选择了大埔西河镇北塘村,无疑是我最向往的地方之一。
每当我闲读秋水、坐看流云,轻闻花香、聆听鸟语时,我总会随思维飘向那座充满诗意和谐静谧客家乡村的小屋。这不只是因为我自小在客家围屋嬉戏长大的缘故,更是在于这里有着700多年的古树和受祜堂、400多年的绍知堂、360多年的志事堂,以及200多年的谦受堂等众多历史悠久的建筑。
行走北塘村,我感受最深的是那些精美木雕、石雕及壁画装饰的古宅,这些屋檐下,每一栋梁柱上,每一扇窗户旁,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这些命名如“青云世第”、“清白流徽”、“受祜堂”、“绍知堂”,或蕴含典故,或对后人寄予厚望,对后人传达了一种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儒家思想,让这片土地显得格外神圣。
而辅德堂,就是这样的老宅之一,它被誉为北塘古民居的代表。而玉堂小筑,则是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小型艺术空间,是大埔县北塘美术馆所在地。大埔县北塘美术馆由大埔县西河镇政府与韩江画院共同打造,为梅州乃至全省提供了一个宜居宜作宜游描绘乡村振兴的大平台。
2014年,北塘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而2016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这里不仅有保存完好的千年茶米古道,还有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连云寺,是大埔县第一位翰林张作舟温习功名的地方。此外,还能看到少有的百年女贞子,使这一切都显得格外珍贵。
通过采取“用艺术活化乡村”的策略,大埔县西河镇政府与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将引进韩江画院实习基地等,以此吸引文人墨客和游客,让生活与艺术前所未有的靠近,为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添砖加瓦。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穿行梅州各地,从本心出发,在行走中探寻乡村历史与未来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我沉醉于这种经历并愿意分享给大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