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长相如何过年时他们的笑容多么灿烂
春节,客家人称之为过年,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庆典。衣冠南渡的客家人,对过年有着特殊的情感,因为他们重视亲情和团圆。
一到年关,大人们忙碌起来,他们置办新衣、准备年货、打扫屋子、祭祀祖先,忙碌而高兴。从收获冬天到迎接春天,这段时间里,他们沉浸在制作各种美食和快乐时光中。
各地都举办着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营造出欢乐祥和的氛围。在《上犹县志》(稿本)中记载:“上元前五六日,乡里会放灯玩耍(九龙抢珠、狮子滚球等),鼓声响彻四方,邻居们互访共享喜悦,一直持续到戏结束后设宴相聚。”今年春节,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还有市县级别的大型“文化惠民周”,热闹非凡。
过年的那天,每户家庭都会贴上红色鲜艳的春联,用来表达人们迎接新年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愿望。有些人亲自动手,而有些则请专业人员帮忙,将一年来的收获与未来的希望都融入这些小小的字句。长期以来的“迎新春送祝福”义务送春联活动,在这一年也受到了广泛参与者。
说到底,无论金钱如何变化,只要回家就可以过一个充满温馨与幸福的佳节了。这就是为什么,即使远方游子的孩子们也会赶回来,与亲人团聚享受父母精心准备的一顿饭。而这个习俗自古以来就有的,“父母在,不远行”,即便今人的世界观已大不如昔,但每逢佳节却仍然坚持回到故乡。
除夕夜,那些爆竹声响起,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饱喝足,其乐融融,是一年中最难忘的人际交流时刻。此外,小朋友最期待的是长辈给予压岁钱,因为早在魏晋时期,就有此做法,以驱邪避灾,为孩子带来平安无事。
过去还有一些习俗,如守岁、出行以及送穷等,都被记录在《上犹县志》(稿本)中,其中提及:元旦清晨大家一起烧香拜神,然后向四面揖礼表示敬意,这叫作“出行”。回去后大家相互庆贺,并且进行社交晚餐,一直持续至深夜。而正月初二开始清理垃圾,再到初三将它们焚烧于野外或河流边,这叫作“送穷”。
走访亲朋好友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家庭都会轮流主客一场,最终延续至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体验一种文化,让我们感到归属感,让我们追求美好的生活,以及实现人类之间和谐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