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过年那些事儿客家人说什么方言
春节,客家人称之为过年,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庆典。衣冠南渡的客家人,对过年有着特殊的情感,重视亲情和团聚。
一到年关,大人们忙于准备新年的各项活动:置换新衣、备足年货、打扫米仓、清洁屋内、祭拜祖先。从收获冬季到迎接春天,这段时间里,人们忙碌于制作各式美食,并享受轻松愉快的时光。
各地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节日增添欢乐氛围。在《上犹县志》中记载:“在元宵前五六天,乡里会举行花灯戏演出,如九龙抢珠和狮子滚球等表演。”今年春节,更是热闹非凡,不仅民间活动丰富,还有市县级别的大型文化惠民周。
贴上红色的春联,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不仅展现了喜庆与热烈,也寄托了人们对新的希望和生活的美好愿望。同时,“迎新春送祝福”义务送春联活动也成为了一种传统。
俗语说,无论是否富裕,都要回家过年。在这个时候,即使远方游子也会赶回家,与亲人团聚共享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而除夕,当窗外爆竹声响起,一家人的欢笑声交织成了一场温馨幸福的盛宴,小孩子最期待的是长辈们给予压岁钱,以驱邪免灾并保佑平安无事。
过去还有许多习俗,如守岁(即守候),出行(向门神告别),以及送穷(排放垃圾)。这些习俗至今仍被一些地区保留下来,每当正月初二开始洒扫积垃圾直至初三将其带到野外或河中焚烧,同时焚香烛楮币以“送穷”。
走亲访友也是过年的重要环节,上门请客下邻迎客,一边饮酒吃肉,一边相互庆贺,这个过程持续到元宵节后才结束。总之,在过年的过程中,无论是在吃喝玩乐还是在追求文化价值方面,都是一个充满爱意和意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