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道教,由老子创立,由列子发展,由庄子达到顶峰。”
据史料记载,列子是老庄之间道家学派的重要继承者,为道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列子继承老子哲学,提倡“无为”思想,创立“归虚学”,在我国战国中期产生巨大影响。 据史料记载,列子聚集弟子讲学,弟子众多。 有一次,列子去拜访南国子时,居然选择了“四十名弟子随行”,可见列子之后的学者众多。
它不同于老子的朴素、严肃,和他对世人充满慈悲和忍耐的温和教诲; 也不同于庄子的浪漫,以及他铁不成钢的怨恨,闲暇时对世人的冷嘲热讽。 。
“列子子才华高雅,性情汹涌;音乐高亢,思想孤独;浩瀚如风絮乘风,飘飘若无人。”
从这段历史描述中,可以看出列子的人生境界是非常高的。 他脱离了尘世,与清风、蓝天白云为伴,独自陶醉在大自然中。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列子有点像尼采哲学中的查拉图斯特拉。 他一次次把自己推入孤独,在孤独中寻求超越的高智慧和高境界。
列子先后撰有二十篇十万余言。 然而,经历了“焚书坑儒”的秦祸后,刘向编撰《列子》时仅存八篇。 西晋时期,“永嘉之乱”再次袭来。 再次遗失,后由张展收集整理。 今有《天睿》、《仲尼》、《唐文》、《羊朱》、《说赋》、《黄帝》、《周穆王》、《礼明》等八篇,形成了总书《列子》。 其余章节均已丢失。
列子被誉为先秦世界十大人物之一。 他具有道家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等多重身份。 他的思想著作不仅对道教的传承做出了贡献,而且对后世的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医疗保健、音乐、宗教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中国文化的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到列子的影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文化的高雅境界、文学想象、人生哲学的张力等,是列子对人生境界终极探索的源泉。
总的来看,列子的最高哲学境界对于提高中国文化的内涵、形成中国人的人格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领略列子的哲学境界。
宇宙学深邃的思想境界拓展了生命哲学的边界
列子的宇宙观是在老子《道德经》的基础上拓展、深化和提炼的。 他将万物融为一体,从而为人类存在的意义拓展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可以说,老子的“道”也具有一种不可触碰的神秘感或者说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形象。 人被压缩在有限的空间里去寻求生命的价值。 但在《列子》中,人与道被置于同一个空间,或者说道与人是相连的——人只要经过一定的修行,不仅可以在精神上“与道合一”,而且可以在身体上超越。 不受身体限制而环游世界。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伏列子逆风而行,平静善良,十日五日后转身,是一个给无数人带来祝福的人。”
庄子在这里说,列子已经是神通大师了,可以“行风”了。 按照列子自己的说法,只要达到“忘我忘我”的境界,你就可以“风行”了。
说实话,列子其实给了我们一种“无边界”的思维模式。 目的是教会我们超越自身的局限性,打开狭隘的视野,放眼更广阔无边的宇宙。 在具体指导上,列子的哲学境界教导我们忘记存在与不存在的概念,消解一切差异,即打破轻、重、贵重等世俗概念的框架。
这样,人类就可以消除自身的偏见、偏见、狭隘、自我约束等问题,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达到“同呼吸、共同呼吸”的共同体框架。命运”来生存。
这是一个广阔的、山顶的领域,没有认知的围墙。 当一个人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他的人生就会高贵而优秀,无论他做什么事情,都能得到一个非常大的格局的支撑。
当然,在很多层面上,我们可能无法看到和衡量这种影响,但在文学领域,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生活境界对文学的影响。
例如,庄子的许多名著如《唐文》、《逍遥游》等,都具有一种狂放不羁、磅礴的气概。 在这里,人们的视野和格局可以瞬间打开。 从庄子对列子的推崇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庄子的许多大胆想象都是受到了列子的启发。
唐代著名英雄诗人李白曾在《李白赠革命学者张公州》中表达了对列子的景仰:“列子居郑浦,不分百姓。葛侯逃亡时到了南浦,常生怕楚人听说……此乃真隐士,吾党敬佩清芬。
所以,我们从李白的《疑银河落天》、《敢》等诗句中可以推断,李白作为一位道士,打破了天地的界限,使天地万物合而为一。 “勿大声言,恐惊天”等,显然也是受了列子的影响。
另外,据学者考证,最著名的隐士陶渊明非常崇拜列子。 他在诗中引用《列子》、《庄子》七十余次。 在列子《天睿》篇中,他学到了“高气节、正直”这样坚强的精神,宁愿退居终南山荒野,也不愿“为五斗米折断腰”。
而且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也不与残暴集团合作,甘愿隐居山林。 从他们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列子的影子。 据学者考证,《列子》的某些内容可能是“竹林七贤”所添加的,可见《列子》对魏晋隐士的深远影响。
可以说,列子的人生哲学为中华文化打开了更多的维度,为中华文化的辉煌灿烂增添了活力。 它让很多人看到了超越名誉、得失、自我的更广阔的人生维度,从而创造并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
“高山流水”的境界,将人际关系推向审美的最高境界
《列子·唐文》写了一个关于挚友的故事:
相传先秦时期琴师伯牙在荒山中弹琴。 樵夫钟子期明白这是“山高如泰山”、“大海如江河”的形容。 伯牙惊讶道:“太好了,我的心和我的一样。” 钟子期死后,伯牙饱受痛苦,失去了朋友的声音。
后来,“高山流水”的意象成为亲密朋友或亲密朋友的形象表达。
山水友好境界,是一种清雅、鲜明、清澈、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心心相通的境界。 这是一种不同于世俗酒肉朋友的友谊,无形中将人际关系提升到了很高的层次。
“人生有一个知心朋友就足够了。” 这是很多人的心声。 这种声音是一种文化修养。 当人们的心灵孜孜追求这种友谊时,他们的灵魂就会变得纯洁、高尚、神圣。
可以说,山水情谊的境界为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提供了至高典范。 同时,也创造了中华文化最独特、最深刻的内在美。
试想,如果我们从中国文化中去掉“高山流水会知音”的内涵,中国文化乃至中国人的个性无疑就缺乏了鲜艳的色彩。 但有了这种内涵的熏陶,中国人心里始终怀有一种崇高的友谊审美意识。 由此,中国人民可以为了亲密的朋友而“花时间和金钱,同生共死,荣辱共荣”,可以“有密友在海里,远近为邻”。 “如世间”——这是一种不以物质和财富为考虑的纯粹。 世界上最美丽的情感。
所谓文明,实际上就是提高人的素质,革除庸俗的、兽性的、自私的习惯。 从这个角度来看,列子对中华文明乃至中国人格的美好塑造可以说是极其出色的。
尊重人类坚强意志的境界,为意志力提供正确的方向
很多人不知道列子,但一定听说过“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寓言故事。 其实,这些都是列子作品中的经典故事。
在《愚公移山》的寓言中,住在太行山的愚公决心移走拦路的王屋山。 这一举动遭到了一些人的嘲笑,但愚公不为所动,仍然相信“山不移高,而子孙无尽”,总有一天,这座山一定会被移走。
愚公移山的哲学精神已内化为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人格和精神特质。 它已成为中国人民集体勤劳意识的座右铭。 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愚公精神自古以来就一直在激励和影响着中国人的进取精神和奋斗精神。
在《夸父追日》中,列子也表达了类似的精神意志。 勇敢顽强的夸父相信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勇敢地追逐太阳的影子。 最终半途渴死,化作千里之外的桃林。
在夸父追日的寓言中,列子将人们的意志和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夸父虽然没能追到太阳,但却创造了千里桃林,这意味着即使人们追求的东西超出了自己的能力,仍然会取得非凡的成果。 成就。 从根本上说,列子仍然激励着人类不断探索、追求永无止境。
简单地说,列子创造的“愚公移山”精神,表达了他对人类意志力的肯定和敬佩,以及对人生境界的无限追求。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种不怕困难、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高尚精神; 从深层次上来说,这是对人类生命价值的一种礼赞和祭祀。
当我们把列子的哲学精神放在世界哲学的范围内思考时,我们会发现列子对人的意志力的推崇是建立在更高的哲学框架之上的。
例如,对近代影响深远的伟大哲学家尼采,其哲学的核心就强调人的意志力——权利意志。 它强调人类通过不断超越自我,最终可以达到更强、更健康、更有能力的“超人”状态。
简单地说,尼采所倡导的“正义意志”与列子寓言中的意志精神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它们都促进了人类生命的无限潜力。 当然,列子只是一种灵感的表达,而尼采则将人类的意志力系统化为一个宏大的哲学体系。
在此,我还需要多说几句。 也许有人会认为,列子一方面强调人们要“无为”,另一方面又鼓励人们的奋斗意志。 这不是矛盾吗? 如果我们只从表面上理解的话,确实有点混乱。 但事实上,当我们深刻理解了“无为而无为”的思想之后,一切就变得清晰了:“无为而无为”就是抛弃自私自我、小我的过程。 当我放弃自私的自我和自我时,我就可以“做一切”。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做事放弃了“为我”的目的,而转变为“为众人、为世界”的目的时,那么他就可以真正“为所欲为”了。 只有这样,生命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而且,这是一种更聪明、更正确、更合理的进步方式。 换句话说,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因此,当我们了解了道家“无为”的大智慧时,我们也就知道列子的哲学并不矛盾:愚公精神(意志力)就是“无为”之后的“为一切”。 可以说,列子所倡导的意志力不仅给了国人以积极的启发,而且还将这种意志力转化为“不为个人而为世界”的先进典范。 从这个角度来看,列子比尼采更先进、更正确,尼采注重个体生命意志力的启发。 他避免了个人欲望膨胀带来的伤害。
当我们从这些方面去理解时,我们就能看到列子哲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
结论:事实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可以说,自秦代以来,这些文化急剧衰落,流传下来的只有残片。 但光是这些碎片,就将中华文明推向了高处,克服了无数战争、朝代更迭、文化入侵的危险,不卑不亢地延续至今。
从这些方面来说,不得不说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中唯一从未间断过的文明”。 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这些奇迹时,我们会发现,这些奇迹其实都是“情有可原”的。 这些文化(准确地说是百家文化)是如此美丽,它们自身的魅力征服了每一个灵魂,让他们愿意将它们放在至高的位置并保护它们。
当然,这也包括列子哲学。 在此,我对列子的分析只是粗浅的、小范围的探索,目的是提供一些启发。 希望大家能够回到那个诸子百家的时代去探索、去思考、去传承。 那真是一个美丽而高贵的时代。 ,其隐藏的价值还是极其耀眼的。
参考书目:
1.列子《列子》
2.老子的《道德经》
3.庄子《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