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道长探索眉县自然中的道家文化精髓
我想起了王兴理道长,那个在眉县太白山修行多年的高人。他的生平让我印象深刻:他1932年出生于河北的塘沽,1960年便投身于华山王母宫的道教生活。在那里,他接受了礼庞法山道长的指点,从1960年到1986年,他常住于眉县汤峪远门口的老君洞。随后,他又在1987年转往钟吕坪老君洞继续他的修行。
1989年的一个春日,我听闻他受戒于北京白云观的王理仙方丈,并获得了治道子的戒号。在接下来的岁月里,王兴理道长先后在太白山和五龙宫等地传授佛法。他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致力于宝鸡市和眉县的地方文化保护与发展,在香港飞雁洞刘松飞先生、谭召先生的大力支持下,他主持修建了钟吕坪八仙殿和太白庙前的石桥,并成功收回了太白庙的地产权,这些努力为当地道教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王兴理道长对当前社会上流传的一些不真实或形式主义的传戒方式表示关切。他认为,现在许多人只追求表面的仪式,而忽视内在精神层面的提升。这让他感到遗憾,也激励着他继续用实际行动去弘扬真正的道家文化。
关于他的形象,我记得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北京东岳庙住持袁志鸿曾这样描述:“初次见到王兴理 道长,是那双炯炯有神丹凤眼闪烁,如同国字脸上的星辰般璀璨。那一对耳朵巨大的耳朵仿佛能听到天籁之音,每一次开合都透露出智慧与慈悲;挺直如柱般的人品鼻梁,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凡人的气质。而周正唇线之间飘拂三绺乌黑口须,更是增添了一份仙风雅韵。”
看到这些描述,我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超凡脱俗的情境。我想,如果能够亲自见到这样的高人,或许就能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关于如何保持身心健康,以及如何在忙碌而喧嚣的人类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宁静港湾。